返回
|搜索
转发

专业课与文化课真的能够双赢吗

2019-10-29 11:04

导读:“艺考期间,如何在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寻求一个良好的平衡呢?“这是几乎每个艺考生都会提出的疑问。本期,艺考避雷针为大家邀请到了一位中国传媒大学在读的师姐,给大家分享她们的切身经验。

拿证情况: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媒体艺术全国前十

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

高考成绩:

超一本线上41分

我的学习经历比较特殊,我是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才开始了专业课的学习,在此之前,我只是一个爱好电影,并且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普通文化生,因为不像高一就开始每周要花一定时间在专业课学习上的传媒生,我的文化课成绩在绝大部分艺考生中比较突出。

我的专业课学习道路和别人先有知识框架、知识体系,再充实内容的路径不太一样,我更像是不加甄别地吸收了一堆知识,再学会构建知识框架、知识体系,过滤掉那些无用的知识。这样的道路比较适合高一甚至是初中就决定艺考的小朋友们,前期积累的时候不必太过功利,不用思考看什么电影看什么书才对艺考有帮助,但是升入高三之后,意味着艺考的临近,就要尽快地构建起专业课学习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学会利用十分有限的时间去做尽可能多有用的积累,看符合艺考审美的电影和书,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相比于其他大部分艺考生,我上课的时间并不多(甚至高二升高三的暑假也没有参加集训),专业课学习时间主要是用于自己积累阅片量和阅读量。高三那一年的九月到十一月份的周一到周五,我通常是用于文化课的学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通过完成作业,查漏补缺,争取在周六之前,把学习文化课的任务完成好。在午饭后,一般会有些饭气攻心,昏昏欲睡,我大概会花四十分钟进行阅读,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也算是一种放松学习生活的方式。

而晚修结束前的十分钟,这时候一般是一天最疲惫的时候,吸收知识的效率会不高,容易事倍功半,不宜再做积累,我一般会利用这段时间来练字,艺考中许多考试,书写量非常大,书写工整且字体优美能够增加老师的印象分,抄的内容可以是一些优美的词句或者是一些重要但记忆不深的文常知识,而且练字也可以当作一种不太费脑子的缓解学习压力方式。

由于我们学校大部分时候会在周六上课,周日早上安排周测,周末用于积累的时间实际上只有周六和周日两个晚上。周六晚上我一般会抓紧时间吃饭洗漱,争取六点前到达向学校申请来的小黑屋学习专业课。

一般我会安排一个晚上看两部电影,或者看一部电影然后写一篇影评。周日中午放学后,到周日晚上睡觉前,这一段时间都是用于专业课学习。这段时间我是在家里学习,所以使用手机比较方便,我通常会用于看各类新闻,整理一周的时事热点以及阅读一些影视方面的公众号推文(如影视工业网、编剧帮、导演帮等)。除此之外,还会去电影院看看最 新上映的院线片。如果基础太薄弱,阅片量严重不足,我建议增加看书看电影的时间,可以选择利用晚修时间看书看电影,但不建议翘掉文化课的周测来做积累。在我看来,模拟考是最 高效率发现知识漏洞的方式。

在自学积累的阶段,我只注重专业课知识的输入,充实自己的知识量,而到了参加培训的阶段,我就比较注重专业知识的输出,开始刷文常题和写作。其实输入与输出是应该同时进行的,只是由于我自己比较晚才开始系统地学习,不太清楚五大院校考试的试题风格和写作风格,所以不怎么练习。而且当年的我也没有很好地运用网上的资源,获取名校真题。

还好,当时的师哥师姐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帮我推翻了之前幼稚的审美,拔高了我的审美水平,并且指出了我很多学习专业课方法上的错误,辅助我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希望大家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觉得到了最 后一两个月再开始练习也不晚。艺考避雷针会持续为大家分享名校真题和统考模拟题,真的真的希望各位艺考生坚持每周做题找感觉、查漏补缺,这样真的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平衡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学习需要一个消化的过程,所以我特别不建议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文化课或者专业课,一定要把时间切割成大块的时间来进行学习。

拿我自己来当例子,我试过利用每天大课间偷偷去看电影,结果是,今天看的情节我明天又忘了,又得倒回去再看一遍,浪费时间还影响观影体验。集训的时候也试过用课间刷数学题,结果一道题做完了,但是也没什么时间去回味、消化,刷了几天也没什么进步,反而浪费了背文常的时间。希望大家可以专注一些,该学什么的时候就不要去顾虑其他方面的学习。

我的经历是可供大家参考的,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可能我觉得特别有用的方法用在大家身上就会“水土不服”,所以不要照搬我的方法,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我的建议进行调整。

艺考结束后,我也会跟大家讲讲艺考后我是如何学习,最终取得高三以来第二好的文化课成绩。

广州传媒艺考编导专业培训课程
面授小班
详询5人预约
首页1
我的
电话
在线666咨询
正规学校正规学校助学补贴助学补贴优质服务优质服务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