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文化滋养生命,以行动传承文化
2020-07-21 18:12
【姓名】郭育珍
【城市】山西太原
【职业】教师
【喜欢别人如何称呼】郭子
【最喜欢的一句话】法乎上,得乎中;法乎中,得乎下。
【加入传习社的期望】专注国学,提升能量。
【我的学习态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今年五四青年节,青年宣言片《后浪》中,国家一级演员何冰的演讲表演,以上一代称许的口吻激励当今年轻一代:
“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地享用……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
极富深情的演讲,点赞了当今年轻人的专业态度及自信、大气等优秀特质,为青年风采发声。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其中中国传统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灿烂漫长的历史文化,积淀了泱泱大国厚重的文化底蕴,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
其中,文学经典尤其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作为一名五岁孩子的母亲,坚持陪伴孩子诵读《三字经》的过程中,发现孩子轻松自在便可朗朗上口、熟读成诵。
以《三字经》的诵读难易程度衡量,《千字文》也并不易,如何深入浅出为他讲解,让它在孩子心中积累、沉淀,我自己认识到,我首先需要深入学习《千字文》。

机缘巧合下,我与千字文传习社相遇了。其千言不重,文采华茂,音韵和谐,一气呵成,字字珠玑,句句出彩。
三个月的潜心学习中,在诵读、感悟、交流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怀谨先生曾说:教育孩子,使他们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生进入文学化的“人文修养”,这样就会使人倦眼顿开,欣然为乐之介。
而传统文化尤其国学,人生哲理丰厚,对孩子道德信念、人格熏陶、人生智慧、精神价值、文化能力、习惯养成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通过学习,逐步将包括《千字文》在内的众多传统文化的精髓尽可能烙印在心灵深处、熔铸于日常行为之中,在诵读经典,提高中文修养的同时,逐步了解中国传统经世致用的学问方法,做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中国人。
同时,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思想行为,塑造其健全的人格,通过传统文化经典教育,领会旨趣,把握神髓,浸润在国学经典中,展现薪火相传、铸魂固本的力量。

疫情期间,大量的直播带货走进大众视野和生活。
央视“段子手”朱广权在与李佳琦的“云直播”中,他所展现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纯熟的语言功底让人惊叹,其语言风趣而又不失内涵,文采尽显而又不失谨谦,对各种文化典故信手拈来,且妙语连珠,具有极难模仿的带货优势。
走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今天,在软实力的比拼日益凸显的当下,朱广权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圈粉无数,他叫好又叫座的直播,让更多青年人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了人格的感召。
今年的农民丰收节,90后网络红人李子柒与袁隆平同时被推举为推广大使。
李子柒在传统文化、传统美食上做了顺应时代需求的“生动展现”,以自己的形象、方式推广中国美食、中国非遗,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热议,其古风美食主题短视频更吸引了境内外巨量粉丝的热捧。
她的作品有着浓浓的中国传统风,演绎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确保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以更多彩、更多元、更创新的方式走向世界。

时任七年故宫博物馆的网红馆长单霁翔曾花5个月的时间,走遍故宫1200座建筑、9371间房屋,将故宫从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做成了平易近人的奢侈品,令人惊艳的故宫国风胶带、口红、书签等故宫文创比比皆是。
故宫这座老城,不仅是一段历史的刻印,更是文创的代表,它将经典之美与时尚设计相融合,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美学之中。
曾在杭州举办的APEC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参会领导人以清一色的中国特色服装宋锦“新中装”亮相,其根为“中”,其魂为“礼”,其形为“新”,作为中国丝绸的杰出代表,宋锦被赋予中国“锦绣之冠”。服装上江崖海水纹图案,在传统文化里即福寿延绵、江山永固之意。
由此可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理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信心,继承和发展好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文化血脉,迸发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力量。

《后浪》中说:“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随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弘扬,青年人立志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依靠自身的活力,必然会得到新的发展,传统与现代结合,人文与科技同步,必将在新时代呈现其旺盛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是连接我们和历史之间的桥梁,学习传统文化,把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根于丰厚的传统文化中,砥砺品行、健全人格,这个过程,不能求快,反而要求慢。
因为学习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是长期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快餐”可食,须稳扎稳行,细嚼慢咽,从慢中觉察与修正,获得安顿宁静、持续向上的力量。

“君子之道,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行走在传统文化的路上,须得保持慎终如始的态度,爱传统文化、重传统文化、学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
满足内在需求,丰富人生阅历,启迪人生智慧,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用文化滋养生命,以行动传承文化,进一寸,收获一寸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