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搜索
转发

冲刺百天!2023MBA笔试备考全规划!

2022-10-20 18:03

导语:临近中秋,越来越多的学员们,拿到了自己心仪的预录取offer。

喜报

看看我们的战绩!

录取情况

但藤酱提醒大家,拿到目标院校的条件录取资格,并不代表已经被学校录取了!如果因为笔试成绩不合格而错失机遇,那前半年面试准备的沉没成本可是有点大了。尽管近几年的MBA的国家线,一直都处于岁月静好的稳定状态。随着近几年笔试的难度逐渐增加,靠刷几套题就能通过考试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因此,即便当年的你,在学校是怎样叱咤风云的学霸,都要认真准备笔试。管理类联考一共有2科,分别是英语和管综(含数学,逻辑和写作三门)。在临近百天的关键期,如何制定好每一科的备考计划并做到有效落实?我们接下来一起聊聊。

01

MBA笔试题型分布 

管理类联考总共有两科:管理综合(以下简称“管综”)和英语,其中管综满分为200分,英语满分100分,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首先,我们一起看看两门考试的题型都有哪些。

英语:

  • 完型填空:20题,每题0.5分,共10分;
  • 阅读:4篇文章,合计20题,每题2分,共40分;
  • 新题型:5题,每题2分,共10分;
  • 翻译:15题,每题1分,共15分;
  • 写作:两篇作文,应用小作文10分,话题作文15分,合计25分。

英语的难度要低于六级水平,但对词汇量有一定的要求,阅读文章的主题从易到难,会涵盖一些专业性强的主题。

管综:

  • 数学:问题求解15题,条件充分性判断10题,每题3分,共75分;
  • 逻辑推理: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写作:两篇作文,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合计65分。

数学以高中知识为主,难度一般,但这两年考查的灵活性较强;逻辑以推理认知等知识点为主,阅读量较大,所以一定要对题型比较熟悉,才不至于在读懂题目上浪费太多时间;两篇作文,其中600字的论证有效性分析主要考查在逻辑分析判断基础上的思辨表达,700字的论说文话题比较开放,但要就主题写出深度则难度不小。

但不管怎么说,过线的压力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大,200分卷面满分,这几年的小分线基本在84-86分上下,也就是百分位42-43的成绩就可以过线,从现在开始着手准备,合理地备考规划和稳定的学习节奏,完全来得及。

02

英语:夯实基础很重要 

坦诚说,英语的基础比较重要,提分也没有捷径可言。对于基础较弱的同学而言,或者很久不应用英语的同学来说,首要工作是限度地提升词汇量。毕竟,在讨论应试技巧之前,我们首先要保证自己能读懂所有题目。

当然,英语过线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结合往年的数据看,英语的小分线也基本在42-45分左右未过线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1)各题型时间分配

新题型:整体难度一般,尽可能在15分钟内搞定;

翻译:没必要刻意追求达和雅,只需保证大致意思到位,保证拿到大部分分数即可,建议20分钟内将其搞定;

作文:英语大小作文都有模板参考,提前背诵好模板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高级词汇和句型,即可拿到不错的分数。小作文控制在20分钟左右,大作文控制在25分钟左右;

完形填空:这一部分“性价比”不高,可以放在做,建议在10分钟内全部搞定,遇到不会的凭感觉作答即可;

阅读:共有4篇短文,建议留给每篇文章15—20分钟的时间,总时间稳定在80分钟左右。

2)备考策略

阅读:考研江湖流传一句话——得阅读者的天下。虽说夸张了点,但也能看出阅读在英语考试中的重要性,毕竟这一种题型就占了40%的分数,如果把新题型也归为阅读的话,基本上可以占到英语总分的半壁江山了。

尤其是对于已经不学英语好多年的职场人来说,无论在阅读上花多少时间都不为过。所以在英语复习的初始,一定是背单词和阅读练习同步开始。

初期先计时刷题,每篇15分钟,再将阅读材料整篇翻译,再订正,有助于长难句分析和单词量的扩充,还能锻炼自己的翻译能力。

另外,在刷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去尝试揣摩命题人的出题意图——对的选项的依据在哪里?不对的选项为什么不对?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便很容易掌握命题人的“小心思”了。

写作: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背诵作文模板,即10篇小作文10篇大作文,最终整理出自己的模板。有了自己的模板,在考试环节填充自己的内容也更让容易。另外,背范文既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以拓宽单词量,可谓一举两得。

完型填空:不需要过早开始联系,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一来分值不高,二来题目也比较简单。本质上也是对于文章的理解,所以,有了阅读训练的基础,完型的理解就不是很难了,再加上掌握一些词组、短语的搭配,基本也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

翻译和新题型:与完形填空类似,这两个题型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主要以刷真题的时候认真做一下就可以了。

英语备考时间紧、任务重,要想保证学习高效率,离不开专业辅导老师的点拨。只有熟练掌握并应用老师系统讲解的题型分类法则,认真领悟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提到的解题思路,方能保证能拿到不错的分数。

03

数学:会的都要做对 

对于现在才开始备考的同学们而言,把握重点、有的放矢,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加紧练习熟悉的版块,穷尽所有历年真题去训练是选择。

1)题型解析

近几年数学的真题“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

  • 应用题占比最多,平均每年会考7道题左右,难度相对较低;
  • 代数平均每年会考5道题,与应用题一起占据了“半壁江山”,难度一般;
  • 立体几何、数据描述与算术,每年会出3道题左右,难度相对较低;
  • 平面几何(解析几何),每年会考2—3道题,难度较大,也是我们重点攻坚的知识点;
  • 排列组合和概率问题,加起来一共4道题左右,难度相对较大。

由此可见,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所突破,把握复习的顺序与节奏极为重要。

2)备考策略

首先,重点突破应用题和代数,因为题目占比高且难度相对较低、

应用题这主要囊括了运算类问题,比例问题、不定方程、行程问题、最值问题等考察内容。结合近几年的情况看,最值问题的存在感较高,建议大家应给予重点关注。

代数考查的重点是数列问题,每年考1-2道题,题目难度一般。另外,近几年围绕均值不等式的题目较多,大家应有所重视。

其次,突破立体几何、数据描述以及算数。因为这些知识点所对应的题型相对比较简单,拿分更容易。

结合近几年的真题看,出现频率最多的是三角形。因此建议大家在复习环节,着重背诵与“三角形”相关的定理和公式。突破平面几何(解析几何)、概率和排列组合问题。这部分的考题难度较大,所占分值较低、如果学习时间相对有限,可以战略性予以适当放弃。

3)备考贴士

首先要学会举一反三,切忌生搬硬套。同样的类型题,出题角度略有调整,解题思路就会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生搬硬套地背题是不可取的。理解题目背后蕴含的原理,才是斩获高分的关键。

其次,要动手做题。为了节省时间,一些同学“只看题不做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动手做题,才能深入理解那些抽象的知识点,进而提高解题熟练程度。正所谓“熟能生巧”,只有亲自自己动手解题,才能保证在考场上不陷入慌乱。

04

逻辑:真题和听课都要有

逻辑的特点就是重分析,而职场人都会在日常工作中应用到一些逻辑思维和分析,所以逻辑的得分门槛并不高,但因为其阅读量大(大概7000-9000字),因此想要得高分还是不容易的。倘若将过多的时间消耗在这里,很容易出现“留给作文的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1)题型解析

逻辑主要有三大模块,即形式逻辑、论证推理和分析推理。从近五年的统计数据看:

形式逻辑:近几年平均出现8道左右。假言命题是重点,每年,并且占比较大,考查方式也比较灵活。其次是三段论,数量在1—2道之间。至于直言命题,近几年的考频较低。

另外,联言、选言题型尽管每年都有涉及,只是作为次要考点进行考查。模态命题和关系命题模块,多与其他考点相结合,着重考查大家的综合逻辑思考能力。

简言之,形式逻辑的重点是公式。因此,我们首先要熟练掌握相对应的公式。在此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做到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题型均有所把握。

论证推理:近两年数量趋于稳定,约11道左右、重点题型是削弱、加强两大模块,也是每年的重点。加强题型约有5道左右,削弱题型在2—3道之间。假设题型、论证方式和解释题型,平均每年会出一道题。

在备考过程中,我们做到多总结多思考,注意把握论证的本质,深入分析干扰选项中的错误所在,进而保证在考场上不犯错。

分析推理:2近两年数量较多,约在12道左右,是复习的新重点。其中,匹配题型出现的频率,大约在6-8道左右。分组题型和排序题型次之,平均每年有2道左右,另外,分析推理也有升温的趋势,应予以一定的关注。

贵为新宠的分析推理题目,一直以灵活和技巧性强著称。实际上,分析推理考查的知识点并不多,重要的是多练手,多做题,保持思维的灵活度。

2)备考策略

首先,做好强化训练。在有效巩固知识点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能分类型查漏补缺。找到练习中的难点和易错题型,多复盘总结,反复思考,最终对同类题型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其次,使用真题进行演练。经过命题组专家精心打磨的真题,质量远高于市面上的自编习题,做真题性价比更高。

但是,做题不能凭感觉,一定要结合掌握的知识点,有清晰思路地去做题。多想题目的类型、试题的题干以及问题的出发点和选项设置等等。对这些环节的解读,迅速掌握出题的套路,找到易错题和陷阱。随着刷题的深入,在保证准确率的基础上,再去适当提升做题速度。

第三,重视模拟训练。在做模拟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拿出整块的时间,一口气将一套试卷做完,让自己适应考试的时间节奏,确保答题的完成度。

与此同时,我们要思考这两个问题:一套真题大致涵盖了哪些考点,都是以什么形式进行考查的?错题做错的原因有哪些,后续可以通过哪些形式进行修正?

逻辑模块是可以实现短期内快速提分的。比如在形式逻辑部分,掌握好相应的公式和技巧,甚至可以挑战满分。因此,逻辑的准备跟着老师走,因为每个老师的思维不同,因此建议大家跟着一个老师听下去。

05

写作:积累和练习很重要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在整体上合理把握文章的写作结构,避免出现字数不足或写超的情况。学习再多的写作技巧,都不如自己动笔练习。只有自己亲自去写,才能保证临考不乱,沉稳应对。

1)如何写好论证有效性分析?

首先,要理清结构及观点。建议大家先将视线挪到首尾段,找到关键词(如“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后面的论点。再从论点出发,确定证明论点的论据是否合理,梳理文章思路,进而找到“质疑”文章论点的突破口。

其次,挑出谬误说要点。将文章的结构梳理清晰后,接下来就要去挖掘论证环节存在的谬误。一般来说,挑出4-5个比较好写的谬误,分析其要点,可以适当在谬误旁边写出关键词句,将其大体内容构建起来。

第三,标题首尾补成文。文章框架搭建好之后,就可以撰写文章了。标题可以参照“真的+结论+吗”的形式拟题。开头简单概括一下文章的推理过程,并提出质疑,并在结尾点明论证存在问题。

在将中间阐述部分进行一番润色之后,文章基本上能大功告成了。保证谬误分析的严谨和一针见血,拿高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2)如何撰写论说文?

首先,阅读材料确定观点。提炼观点是写作的步。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掘其想表达的真正含义,从而得出立意。

得出立意的要点,在于抓住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及转折词。这些词语往往能突出中心思想,而转折后面的内容是重点体现的。抓住关键词,同时明确材料中所体现出的态度,更容易让我们理解材料作者的想法,从而把握文章主干。

其次,围绕观点列提纲。文章观点明确后,就可以围绕观点撰写文章。建议大家在审题立意之后先列个提纲。

对于列提纲,我们可以按照自己行文习惯,列不同结构的提纲。如递进结构,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递进;也有平行结构,三个以上的分论点可以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角度分条阐述;当然也有正反结构,即从正面谈如何,从反面谈又如何。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于可以将整篇文章的框架确定,文章布局更紧凑,省去写作过程中的许多思考时间。

第三,框架之外补论据。结构和分论点明确后,要补充相应的论据来把提纲梳理清楚,这就要看大家的平日积累了。对每一个分论点后的内容大体有一个想法,明确要写什么内容,将关键词进行补充,把整个提纲做细致,行文的思路就非常清晰了。这时候,文章的雏形也就出来了。

第四,润色过渡成好文。提纲列完后,成文就比较简单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补充题目,开头与结尾,及对分论点的内容进行整合润色,补充过渡,一篇文章基本上就完成了。

建议大家研究一下近十年的真题范文,总结出写作套路,注意范文里的关键词和专业术语,并做好素材的积累。切记,一定要找准论点,不要出现跑题的情况。

06

小结  

管理类联考笔试虽然不难,但是对于职场人来说,因为没有整块的时间去复习,还要兼顾工作和家庭,就显得时间紧、任务重了。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报个笔试辅导班。保证优势科目发挥更佳,短板科目不拖后腿。另外,模拟考试也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每一次模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学习进度和薄弱环节,在后续的复习中更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

当你明年九月入学时,再回首过往奋斗的日子,无疑是令自己感动的,因为这可能是你人生中一次这么努力学习了。用三个月的辛苦,做一搏,换取人生重大转机,没有什么比坚持梦想更能催人奋进了!

号外!青藤MBA笔试课上线了!课程包括管理类联考的两门“管理综合”和“英语”的所有考试科目:数学、逻辑、写作和英语。具体课程模块内容参考下表。

01

课程大纲——

逻辑
英语

课程都是小鹅通在线录播内容,小程序和APP平台均可学习,可缓存本地可倍速,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学习节奏。

北京管理类联考MBA/EMBA/MEM/MPA笔试辅导课
面授+网校小班
6800/起 2人预约
首页1
我的
电话
在线666咨询
正规学校正规学校助学补贴助学补贴优质服务优质服务
logo